仙庵隧道的“点灯人”

2023-08-15 10:54:47 来源:本溪日报

8月7日,粤东的酷暑八月天,有这么一群年轻人身着黄色工装,头戴安全帽,身挂着军绿色的水壶,走入闷热潮湿黑暗的隧道,开始了一天的施工验收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电力工们前往仙庵隧道进行箱变试验 袁春柳摄

“加强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不放过一个隐患”,说来容易,却是这群介入组成员日居月诸的工作准则,借此排除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确保高铁新线的电力设备安全。

在粤东沿海通道,汕汕(汕头到汕尾)铁路线犹如一条金丝带,填补纵向一千多公里范围内无高速铁路布局的空白,是粤东城镇群积极融入珠三角,强化粤东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幸福路。

▲仙庵隧道一侧 袁春柳摄

为了这条铁路的安全开通,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惠州电务段组建了第一支“汕汕电力青年突击队”,由12名青年组成,平均年龄29岁,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汕汕高铁桥隧比89.77‰,隧道逢多雨季节,易积淤泥水及空气潮湿。在惠来至潮南间的仙庵隧道,隧道全长5.6公里,电力贯通电缆暗管全长11.2公里,电力箱变有三座,如积水没有及时排除,就会浸泡电缆,同时影响隧道空气湿度,导致箱变因潮湿故障,影响施工工期和验收设备质量。

面临工期越来越近,介入组工长郭新城召开了“诸葛会”,研究验收方案。他们“兵分”三路,分别负责检查贯通电缆及照明灯、箱变试验查记问题、制定防范举措。

▲电力工孔超凡在检查电缆设备 袁春柳摄

走进漆黑的隧道,一组成员们借助头灯,沿着轨旁上方挨个检查贯通电缆,不时跨入槽道用手拨动着电缆,行进500米处,发现槽道中有淤泥水,一股恶臭袭来,郭新城一马当先跨入槽道,弯下腰徒手清理淤泥。不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后背衣服湿了。坚持了一会,并把电缆绑成“品”字形状。

“隧道里面闷热、潮湿,经常衣服湿了搭在后背黏糊糊的,施工尽量还是穿速干衣好点”,郭新城向记者说道。

▲在仙庵隧道验收电力贯通电缆 袁春柳摄

而此时,另外一组的身影很快就淹没在漆黑的长隧道中。记者向前走了大约20分钟,寂静的隧道传来微弱的“嗤噗”电流打气声,只见几个黄影在隧道右侧的一个电力箱变洞室里,“先不要过来,在做耐压试验”,正在一旁记录数据的韦昌幸朝记者摆了摆手。

▲在仙庵隧道的电力洞室进行箱变耐压试验 袁春柳摄

直到放完电,这才示意可以进去电力洞室。电力洞室约6米长宽,一座箱变立在中间,六人的空间氧气更加稀薄,潮湿的墙面布满了水珠。箱变试验人员在对箱变进行28kV的是工频耐压试验后,突然一阵“啪啪”火花声,正在拍摄的记者吓了一跳,而试验人员淡定的收回枣红色的放电棒,继而拿出绝缘电阻测试仪,小心翼翼的用接线夹夹住银色的10千伏单芯贯通电缆头,“主绝缘电阻1200兆欧,正常”,韦昌幸一边复述数值,在卡控表上进行登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耐压试验后对贯通电缆头等进行绝缘电阻测量 袁春柳摄

23岁的韦昌幸是2022年新入路的大学生,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去年刚入路就加入施工介入组,高强度的施工,他从来不曾退缩,总是谦逊的边干边学。通过不断的学习锻炼,现在已经是新线上的一把好手。

▲正在验收箱变设备运用情况 袁春柳摄

有人问他怕不怕高压电,他说:“不怕是假的,这是十千伏的高压电,平常用电最多220伏,刚开始非常害怕,但师傅们带着我讲解电力知识,也有万全的防护措施,就不怕了。”

近一年来,为了顺利给汕汕高铁全线送电,“电力奇兵”突击队在惠来施工驻地扎营,“吃住都在这,24小时随时待命”,目前电力工程已完成95.6‰,即将进入全线通电,为汕汕高铁建成通车创造有利条件。(袁春柳)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