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吗?

2023-08-07 08:41:41 来源:用图说史

苞茅具体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楚国对周天子的臣服,甚至后来连这种象征意义也不重要了,它只是齐桓公进攻楚国的一个借口而已。

作为诸侯国,楚国的义务就是向周朝进贡


【资料图】

在人们的印象中,楚国似乎十分强大,但其实那只是在战国时期而已,在此之前楚国只是一个又小又弱、地处偏远的小国家而已。

周文王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鬻熊的人,带着自己的部落前来投奔,从此之后,他们就开始为周朝效力,并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却并没有给他们封爵。

一直到周成王时,觉得熊氏家族功劳很大,才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子爵的爵位算是比较低了,周成王给的待遇也很一般,只分给他一块南方蛮荒之地,方圆只有五十里,而且还要时刻和周边的部落争斗,但无论如何楚国就这样建国了。

然而,无论大小强弱,楚国终归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那么他就有自己的义务。这个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周天子发出号召和命令的时候要服从,二是要按时向周天子进贡,而题目中的苞茅就是楚国当时要进贡的三种贡品之一。

苞茅其实只是一种草

苞茅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用来过滤酒用的,有人说是用来编织祭祀用的坐垫的,其实都是后人猜的,因为没有其他资料可以相互印证,所以随便你怎么理解都可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只是一种草。

一般来说,贡品肯定是当地独有的产物,其他的地方没有,或者质量没有这个地方的好,苞茅既然是一种草,那么是楚国独有的可能性不太大,更大的可能是楚国出产的苞茅质量比其他诸侯国的质量更好。

苞茅的价值如何,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可能在周成王时期,苞茅是很珍贵的,或者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苞茅慢慢地变成了一种象征,即无论价值如何,只要楚国还向周朝进贡苞茅,就表示依然愿意臣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西周后期,诸侯国开始轻慢周天子,楚国也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楚国还是很听周天子的话的,比如周穆王时,东土的徐偃王发动叛乱,举兵伐周,楚国听从周穆王的号令攻打徐偃诸部,最后徐偃王败亡。

但随着楚国的强大,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张,楚国君主的威望也越来越高,自然对周天子也就那么恭敬了。周夷王时,各诸侯开始轻慢周天子,楚国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可能从这个时候起,进贡就怎么按时按量完成了。

不过,西周时周朝王室虽然不像建国时那么强大,但还是有一定力量的,尤其是楚国这种边远小国,真正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周朝王室。周厉王时就曾派兵攻打过楚国,周宣王时期更是派方叔为将,率领大军,兵车三千征伐楚国,史称方叔伐楚,并且也取得了大胜。于是,楚国不得不服,只好继续向周朝王室进贡,这个时候,所谓的贡品就已经纯粹沦为了象征意义。

进贡就表示服了,不进贡就表示不服。如果是不服的话,周天子是可以对其进行讨伐的,要么是亲自出兵,要么是命令其他诸侯国出兵。

周天子管不了,但是总有人会出来管

“平王东迁”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这个时候周朝王室的力量已经衰弱到远远不如各诸侯国的地步了,更提不上讨伐谁了,能保住自身就不错了。因此,不仅各大诸侯国不给周王室进贡,就连很多小诸侯国也不肯进贡了。

这个时候,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那一个诸侯国就站了出来,以其自身强大的实力,强迫要求其他所有诸侯国承认其霸主地位,以此来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以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历史上先后有五个诸侯国获得了这种霸主地位,通常我们称之为“春秋五霸”。

那么,如果有诸侯国不同意你称霸怎么办呢?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不服就打到服为止。作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齐桓公,就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讨伐的权利,简单地说,就是他可以代替周天子惩罚所有的诸侯国,比如不按时进贡的,擅自改变国君称呼的……总之,只要齐桓公认为有必要,就会找个理由,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出兵攻打,要么打到服为止,要么就直接将其灭国了。

齐桓公攻打楚国,其实只是顺手而已

作为一个不进贡的诸侯国,齐桓公当然是有权力去攻打的,但却不见得一定有必要,因为楚国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并不在中原地区,所以并不是当务之急,齐桓公也就放置不理。但没想到的是,一件偶然的事件,竟然使得齐桓公亲自带兵打到了楚国。

话说齐桓公的夫人叫蔡姬,有一次两人划船的时候,蔡姬性格活泼好玩,便故意摇晃小船,齐桓公怕水,急忙让蔡姬停下,可蔡姬不听,结果齐桓公上岸之后就把蔡姬送回娘家了。

蔡姬的娘家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蔡国的王室,当时的国君蔡穆侯正是蔡姬的哥哥。见到妹妹回来,蔡穆侯也很生气,可是蔡国是个小国,他也不敢去跟齐桓公“理论”,但也不能白白吃下这个闷亏啊,于是蔡穆侯就做主让妹妹蔡姬改嫁了别人。

齐桓公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认为蔡姬改嫁一事让他颜面大失,于是领着八个诸侯国的联军去讨伐蔡国 ,蔡国败退。齐桓公于是顺便挥师南下,讨伐楚国。蔡国哪里是齐桓公的对手,很快就战败了,蔡穆侯本人也被俘虏了。

见到胜利来得如此容易,齐桓公调转枪头,对准了与蔡国相邻的楚国。《左传》中并未说明齐桓公攻打楚国的理由,但根据推测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为蔡姬改嫁到了楚国,齐桓公借此消气;二是齐桓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楚国的国力日渐增强,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威胁性了,之初攻打蔡国只是表面,打楚国才是最终目的。

齐国、楚国的谈判博弈

看到齐桓公带着大军压境,楚国一脸懵逼,赶紧派使者去问问啥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楚国的国力并不弱,否则连谈判的资格也不会有,比如蔡国就没有这个资格。

楚国使者质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您在北边,我在南边,风马牛不相及,想不到你竟然来攻打我们国家,你的理由呢?

这一下就把齐桓公给问住了,说是因为蔡姬恐怕拿不上台面,说是为了教训楚国就更说不出口,于是齐桓公竟然一时间说不出话了。

这个时候,站在旁边的管仲急忙说道,“楚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你们不及时向周天子进攻苞茅,导致王室用以祭祀的物品有缺,所以才讨伐你。另外,还要问问你“昭王南征不复”的事。

所谓“昭王南征不复”,就是周昭王曾率领大军,渡过汉水,跨过长江,进行南征,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战果。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青铜,导致桥梁垮塌,坠入水中,死于汉水之滨,而此地恰好就是楚国的地盘。

楚国使者说道,“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如果没进贡那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从来不敢不进贡啊!至于周昭王这事,你们还是去问汉水吧!

以上是《史记》中的记载,《左传》中的记载也差不多,总之楚国使者的话十分强硬,双方谈了半天也没结果,于是摆开阵势,开始对峙。

大概是齐桓公看到楚国兵强马壮,难以取胜,而楚国也惧怕齐桓公的实力,所以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开始谈判,最终楚国答应按时按量向周天子进贡,齐桓公也答应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尾声

齐桓公退兵之后,诸侯替蔡穆侯向齐桓公道歉,齐桓公就把蔡穆侯放回国了。

蔡国虽弱,却是侯国,第一任国君是周文王的儿子。楚国虽强,却只是子国,地位要比蔡国低得多。不过最终,蔡国被楚国所灭,三年后复国。然而八十一年后楚国又灭了蔡国一次,这次就很彻底了。

齐桓公死后37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陈兵示威,并且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12年后,大部分诸侯国都尊楚庄王为霸主,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