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国家与欧洲国家转口贸易(沈阳)中欧班列首发。 张文魁摄
8月2日,在“2023年沈阳市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上半年工作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郭玉福就“着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的相关情况作新闻发布。上半年,市科技局等单位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建设创新沈阳、深化科教融汇、建设人才强市3项重点任务、26项主要措施、66项分解任务。5项分解任务提前完成全年目标,61项分解任务实现“双过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创新沈阳实现新突破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辽宁实验室,制定了支持辽宁实验室建设的专项人才政策和运行保障机制。“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奖励政策,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国家级平台给予资金奖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一中心、四平台”核心载体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饱和算力成功升级到300P,成功获批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上半年,沈阳市新增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75个。其中,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9个;新获批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全国第三。
“两率”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沈阳市印发实施“两率”提升方案,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和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促进双创载体提升孵化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约710场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50余场,累计培训企业5000余家次。落实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给予上一年度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1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4307家,总数达到19677家,完成全年新增数量目标的93%。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3850家,同比增长155%。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全市备案技术转移机构达到57家,其中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41家,通过常态化路演发布成果500余项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86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质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1400余项。通过组织举办2023中国创业者交流大会(沈阳)等活动,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30余项。沈阳化工大学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累计赋权73项成果。全市登记技术合同459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7.65亿元,同比增长72.92%。
实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制度取得新成效。通过实施“聚焦三个重点、围绕两个维度、实施五项举措”的“325”沈阳模式,形成重点产业链外国“卡脖子”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81项问题清单和35项攻关清单。5家重点企业绘制完成产业链图谱,凝练形成8项自主研发联合攻关项目指南、3项“揭榜挂帅”榜单以及6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指南。推荐省“揭榜挂帅”项目62项。
推进科教融汇取得新进展
支持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17所驻沈高校“双一流”建设。与东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科技项目实施,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强基计划”。驻沈高校共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141场,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48项。
在东北地区率先出台《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打破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性职业培训在操作层面的制度障碍。启动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3个国家级开发区完成各自工作方案。
引导高校围绕沈阳市支柱产业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创新领域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推进各高校增设新学科(专业),2023年驻沈高校新增专业44个,计划招生1316人。
建设人才强市取得新成效
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取得新进展。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举办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暨“博士沈阳行”活动,超过400名博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深入实施“莘莘学子、逐梦沈阳”高校毕业生留沈来沈专项行动,共有96202名留沈来沈毕业生就业创业。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深入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指导沈阳医学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授权86家单位人才自主认定权,全市自主认定单位总数量达到304家。开展两批人才认定,共认定人才781人,全市高层次人才达到11970人。
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人才住房保障能力,近3000套住房转化为长租公寓,获批6亿元专项债资金,申请1.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成效显著,铁西区中德园青年友好型街区配套项目沈阳国际泵道公园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泵道公园。对18个高层次人才服务项目流程进行梳理,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划分、惠才政策享受、子女入学入园等咨询、代办服务6930人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