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就背会了这句话: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世界观的各有不同带来了不同个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与水平各异,导致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会不同。对同一事物也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被理解为是一种投射防御机制,它具有被自身条件限制的客观性,也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资料图)
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重要性水平高的问题。但前线业务部门、后线各服务部门、高层管理团队也会发现各种问题。审计视角发现的问题与其他相比的特色在于更专业、更全面。如果没有审计视角不断的发现问题,用管理思维的视角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单纯的审计报告即使写得再规范,引起阅读者必要关注的可能概率也会小。而年年审计报告上反映和体现的问题总是换汤不换药,审计部门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微弱,审计部门也会越来越被忽视。
审计的视角可能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层级的操作层面、经营层面的、决策层面的各种问题。但目前的实务操作无论是审计的主要内容、问题类型(合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运营效率、经济效益等),还是从组织或个人问题的审计对象,基本上都集中在操作层面和经营层面,操作层面最多、决策层面最少。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审计解决问题的视角还不是管理思维。以审计的视角发现问题,以管理的视角解决问题。这是审计部门生存和发展需要深思的两大主题。
审计发现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协作解决,这毋庸置疑。但能让这种协作富有效率的决策者不是审计部门,这就造成专业能力很强、决策能力很弱的审计部门工作绩效衡量将很大程度上受到考核指标的制约。审计部门只有抱着「以管理视角解决问题」的态度,才不会仅仅以发现问题为己任,才能综合考虑多种关系和关键因素,站在独立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动机,提出的审计建议才会更贴近实务和更具可行性而被各级管理者重视。
审计发现问题的专业能力视角体现在:审计人员首先审核原始证据发现有无篡改痕迹、伪造经济事项、使用非法票据、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等基本情况,其次从异常数据、字迹、经济往来项目、账务处理、收款收据使用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还要对整个经营流程进行总况分析。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01
业务领域的数据异常
风险点:篡改或凭空捏造数据、数值异常、数字的记账方向不同、考核指标的异常(实际执行指标与考核指标、预算指标差异非常小的时候)。
02
购销单位与往来单位的账户异常
风险点:业务范围、购销单位与货款结算单位的矛盾、往来结算的期限长短、业务发生频率等看是否有虚列账户,是否存在呆账。
03
记账账户之间异常对应关系
风险点: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是否对应,往来款项是否有原始凭证发现问题。
04
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异常
风险点:报销时间不是特定时段范围、商品在途时间过长,采购和入库时间次序颠倒。
05
地点异常
风险点:无质量区别舍近求远的异地采购,按购销业务规律所涉及的地点和内容无关或矛盾。
06
人员异常
风险点:经济来源与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不相称。
07
平时积累与观察
风险点:持续给职工发福利的单位私设的「小金库」,经常出现的账外顶账的各种物资(比如车和大型机器等)。
08
逻辑推断
用逻辑思维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推理出现问题的各要素,又不断地排除非逻辑因素,剩下的就是合乎逻辑的存在问题。
审计问题解决的管理思维视角体现在:出现问题后的工作指导是独立第三方的客观建议,建议的视野是站在高层管理的全局性视野,业务流程的职责明确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经营的规范化是以工作效率和单位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审计的战略筹划要与现代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相一致。例如,财务舞弊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企业最终财务报告舞弊就是财务舞弊的重中之重。财务舞弊固然是企业经营中的大忌。财务舞弊无论是改变中的以假乱真、以虚为实、损公肥私、变人为己,还是藏中的隐藏、掩饰和掩盖,目的都是相互掩护或使用各种障眼法,逃避处罚。财务报告舞弊除开门见山易于查证的直接舞弊外,用管理思维的审计视角对间接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起点、过程、技术、判断舞弊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为企业全局着想的企业决策者的大力支持下,审计难度很大的借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进行经济活动操纵的会计起点舞弊还会受到种种阻挠吗(不敢舞弊)?在越来越规范的企业流程设计和变化中,审计难度较小的在会计过程中利用异常会计处理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大幅度降低(不能舞弊)?审计难度大的变更会计政策或方法操纵的会计技术舞弊是不是因高管层监管加强而无可遁形?审计难度最大的滥用会计估计操纵的会计判断舞弊在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带头执行会计准则下是不是难度会有效的降低(不愿意舞弊)?
如果审计用专业能力视角发现问题,用管理思维视角解决问题,在领导带头并支持的氛围下,企业各级员工都能做到不愿意舞弊、不敢舞弊、不能舞弊,企业就会在审计的保驾护航下长久健康发展。
素材来源:审计实践
标签: